飲酒步驟
一、葡萄酒開瓶後,視乎該酒的類型、品質及成熟程度,擱它十五分鐘至一小時,與空氣「呼吸」進行化學作用。 家中用酒時,為了減短呼吸時間,筆者常在飲用前兩小時便開瓶。想即開即飲,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是把葡萄酒倒入每個飲者的杯中(約三分一杯),這樣,杯中的酒和酒瓶中的酒有更大的空氣接觸面進行氧化,所省回的時間多達數倍。專業些可買個本用作貯藏飲剩葡萄酒的decanter,其扁圓的底部令葡萄酒有偌大空氣接觸面,十分鐘已可氧化好一瓶葡萄酒。至於每瓶酒所需的具體呼吸時間,大概的標準如下﹕身型愈大(fuller bodied) 、酒質愈好、狀態愈嫩(immature) ,所需的時間便愈多。但最值得信賴的便是你的舌頭。每隔十分鐘呷一小口葡萄酒,如果發覺每次都較前次更好味,便可再等等。二、把酒倒進酒杯,如用標準酒杯,國際慣例是三分一杯。三、拿起盛著葡萄酒的酒杯,向外傾斜,首先看看酒是否有如木屑的東西,這些東西可能會影響酒的品質。再來看看酒的顏色。已成熟的酒(低下檔的輕清型葡萄酒例外),外圍酒邊帶褐黃色,而裡面的酒色澤較深。未成熟(可貯藏更久才飲用) 的酒內外皆多呈紫紅色。四、拿起酒杯,向內搖晃(右手者即逆時針,左手者即順時針)。五、然後把酒向內傾斜,低頭用鼻去嗅,味道香濃當是好徵兆。六、呷一口酒,不要太多,也不要太少,轉動舌頭去體會,在餐廳用酒時,這時是決定你是否接受此瓶酒的時候。處理不當的酒,可能帶有霉腐味,這時你可以要求侍應「退貨」。 http://www.whywine.com/knowledge.htm?cid=92&id=13 評酒標準 區別好酒、壞酒的四大基本準則﹕ - 香氣 (smell /aroma)- 深度 (depth)- 複雜性 (complexity)- 收結 / 回香 / 餘韻 (finish / after-taste / lingering / length)口味 這 東 西 ,其 實 各 人 各 異 。 固 然 有 人 喜 愛 新 世 界 ( New World) 葡 萄 酒 的 直 接 明 快 ;也 有 人 喜 愛 如 法 國 波 爾 多 紅 酒 細 膩 、 含 蓄 特 質 的 傳 統 擁 戴 者 ( 惜 當 中 不 乏 附 庸 風雅 者 ) 。話雖如此,一套既得專家推祟,又為普羅大眾接受的基本評賞準則,在葡萄酒界中還是存在的。香氣 (aroma / smell)喝葡萄酒前,專家很喜歡用鼻子聞一聞酒所散發的香氣。愈香當然愈好。色香味俱全這道理,古今中外,都沒有分別。值得留意的是,有些葡萄酒香氣還包含複雜性,譬如在為時十秒的聞香過程中,第一秒和第五秒及第十秘的感覺可能不盡相同。簡言而之,量、強度及複雜性愈高,香氣質素愈高,而葡萄酒的整體價值亦提高了。深度 (depth) 葡萄酒在口腔中停留時的一面。喝葡萄酒如啤酒般痛快,簡直是暴殄天物。好的葡萄酒,入口後不應立刻吞下,而應用舌頭四周輕輕撩動(別心邪!),細心感受酒的味道。隨著時間增長,依然能繼續保持相約程度的味道,更好的酒甚至味道會逐漸增強;直至某個時間味道開始有減弱的跡象,此時方應吞下葡萄酒。複雜性 (complexity)葡萄酒在口腔中另一特性 要嘗出葡萄酒味覺的複雜性,方法如品嚐其深度(depth)一樣,酒入口後不應立刻吞下,而應活動舌頭細細品味。上等葡萄酒,味道一定有二種或以上,第一次活動用舌頭,你可能感覺到黑加倫子(black currant) 味;第二次則有士多啤梨味;第三次則甚至有近似菠蘿的味道!!自古以來,專家常苦心思量,尋找其他食物味道去形容一支複雜的葡萄酒。但味道這東西真的可以有100%準確的字眼去形容嗎? 曉莊遜(Hugh Johnson)就批評過他的同行們濫用食物味道詞語來描述葡萄酒的不專業態度。收結 / 回香 / 餘韻 (finish / after-taste / lingering / length) 故名思義,餘韻指的是吞下葡萄酒後,餘留在口腔中的一點點葡萄酒繼續對味蕾產生的味道。中國人喝完一杯好茶後,會用『齒頰留香』去形容。 同樣道理亦適用於葡萄酒。 http://www.whywine.com/knowledge.htm?cid=
从回部落
5 年前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